每天傍晚,银川市金凤区华雁湖市场的“便民地摊区”就热闹起来。刚烙好的油饼冒着热气,金黄外皮泛着光;面点摊上的馓子码得整整齐齐,一股股油香顺着风飘进人群;卖烧饼的摊主正忙着给熟客打包,此起彼伏的吆喝声里,满是抚慰人心的烟火气。
华雁湖市场是周边4个小区、近2万居民的“菜篮子”。“这里的烟火气很旺,每天傍晚我就喜欢来逛逛买点吃的,市场里,蔬菜、小吃品类丰富。”市民王清林说。可谁能想到,如今人气爆棚的市场,一年前还是另一番景象,摊位随意占道,电动车乱停乱放;雨天屋顶漏雨,地面积水严重;垃圾清运不及时,夏天一进市场就能闻到浓重的异味。“想买点新鲜水果得跑三站地,厕所脏得根本没法用。”王清林回忆,那时不少居民宁愿绕远路,也不在华雁湖市场买东西,连守了多年的老摊主都动了“转行”的念头。
2024年底,金凤区长城中路街道七子连湖社区收集到30多条市场相关意见,“居民嫌脏乱,摊主愁生意。”社区党委书记董晶晶说,改造迫在眉睫。经街道办事处协调、多方筹资,2025年初市场改造项目启动,半年时间完成焕新升级:老旧屋顶换成膜结构,既遮雨又遮阳,还成了湖畔路的街景亮点;破损地面铺上新的防滑地砖,雨天不怕摔跤;原有摊位外新增20个固定摊位,专门留给特色小吃、手工饰品摊贩;西侧角落建起标准化公共卫生间,冲水式设计配着洗手池,还有专人定时清洁。
硬件升级了,新问题又冒了出来:流动摊贩想入驻,却怕“坏了规矩,形成恶性竞争”;居民担心地摊多了,市场再变回“乱糟糟”的样子。为了平衡“民生温度”与“管理精度”,社区联合市场方推出“三措并举”模式。“有需求的摊贩要签《地摊租赁协议》,明确17时至22时的经营时段,还得遵守‘收摊15分钟内自主保洁’。市场每天安排专人值守,看见非机动车乱停就及时引导,占道经营的苗头刚冒出就劝阻。”市场管理员陈磊说,社区会定期发放《诚信经营倡议书》,引导摊主明码标价。“现在摊位整齐,过道宽得能并排走3个人,再也不会挤得踩脚。”居民小王说,如今逛市场像“逛集市”,蔬菜、水果、小吃一应俱全,“平价又新鲜,一次能把晚饭食材和零食全买齐。”
市场焕新不仅激活了地摊区,更带火了周边商铺。牛肉铺摊主马文强笑着算着账:“以前市场每天的客流量大概2000人次,现在几乎翻倍,最高时能到4000人次。不少人逛完地摊就进来买肉,回头客越来越多。”生鲜店老板张爱灵也更忙了,顾客来买鱼,她会主动帮忙削片、清洗,“市场环境好,人来得多,我们服务也得跟上,大家放心购买,生意才能长久。”更让居民和商贩舒心的是,市场外新建的停车场能容纳两三百辆车,再也不用为找车位而犯愁,进货送货的商贩们都夸“方便多了”。
“接下来,我们还计划在市场旁设立‘便民服务角’,让修鞋、配钥匙的小摊也能‘安家’。”社区工作人员阮晓萌说,要让这份烟火气里的温暖,继续包裹着居民的幸福日子。(记者 智慧 实习生 肖俊洁)